电商企业运营收款过程中,在为供应商、渠道分销商结算佣金时,操作极为繁琐,而分账系统的使用,能够帮助企业清晰直观地掌握资金的来源与流向。结算的货款、佣金,能够依据企业提供的数据表格在分账系统后台提交,进而由分账系统来完成自动打款操作,安全又便捷。
分账系统的上述优势,促成了系统可应用的业务场景不断向外延伸。可分账结算的对象也从原有单一对象转变为多对象统一支付。
近年来,分账系统的应用场景从电商平台逐步扩充到直播社交平台,供应链平台,短剧分销等文娱平台,知识付费和网络游戏平台等。发展到今天,所有的主流灵活用工平台公司大都通过第三方支付的分账系统做结算。
除了能够*结算外,分账系统因为是银行负责资金托管,确保专款专用,减少了客户对资金被挪用的担忧,同时提供多级银行虚拟账户,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公转私,没有支付额度的限制。
分账系统的这些优势,正好击中了灵活用工平台的客户痛点,促成了“双赢”的发展局面。
然而,分账系统助力灵活用工平台业务发展的同时,也成了虚开和逃税的帮凶。
分账系统诞生的初衷是简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结算流程,减少因繁琐的账目核对和资金划转而产生的管理成本,降低交易摩擦,提高交易效率。
如今,分账系统的作用已经被扭曲,成为了企业转移收入和规避纳税义务的工具。
举个例子,商家的平台上有件商品卖100元,85元给供货商,10元给渠道佣金,商家自己就剩5元。
要是没有分账系统,这100元都会进入商家的对公账户,作为商家的收入申报缴税。但因为有了分账系统,款项从源头分发到各个分账户。分账户还能绑定私人账户,商家只用按5元申报缴税,表面上看是省事省税了。
从账面上看,这部分被分配出去的资金就从企业的收入中剥离出来,被计为合作方的收入。
实际上,划转到合作方的部分资金可能并没有完全用于对应的服务,而是被用来减少企业的应税收入,以达到偷逃税的目的。
同时,企业在分账操作时往往借助持牌支付机构来增加所谓的 “合法性” 外衣,再加上一些“伪专家”的包装,让企业误认为这样就可以合法合规避税了。
殊不知,分账系统并不能消除企业的纳税义务和税务风险,具体是否税务合规取决于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场景。一旦脱离了真实业务交易基础而人为设计出来的分账模式,根本经不起推敲。
不少企业的股东分红、员工的提成结算、老板的小金库资金,都是这样通过分账系统从业务源头悄悄的分走。
随着税务机关的监管手段在不断升级与完善,无论是大数据分析能力、风险预警模型水平还是税务稽查力度都在持续加强。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企业和个人偷逃税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越来越高。
现在的分账系统都披着智能化的高科技外衣,各种高大上的宣传口号让人真假难辨。但是只要稍微有些税务专业能力就明白,分账系统不但不能规避纳税义务,还给监管部门的查处提供了便利和证据。
回到上述商家的例子,本来如果商家合规申报,自己的税负并不会增加很多,但是这样一分账,其实是商家自己替合作方把税务风险都给扛了,纵容了合作方逃税的同时,也让自己公司的账没法看,成为了逃税的首要目标。
一旦被查,菜刀没有错,错的是使刀的人。